顏元叔教授談英語學習新方法


內著名的語文專家,台大外文系的顏元叔教授說過:要學好英文就要先克服「心理障礙」,學英文正像學其他任何東西一樣,心態很重要。絕不要有怨懟之心。許多 的青年一看到英語就皺眉頭,他們讓大腦告訴自己:「我不喜歡英文!」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,一開始就扼殺了學英文的生機。一個人生下來直至死去,無時無刻不 與語言為伍,英文跟中文同樣是語言,你根本不會不喜歡;至少說,沒什麼喜不喜歡。語言就像飲水,你能不喝嗎?所以,喜歡不喜歡英文,全是後天造成的。譬喻 說,一開始發因沒搞好,看到英文字「不知從何說起」;或者英文老師你不喜歡,討厭老師也就討厭上英文課;如此等等的理由卻教人擲英文課本而興歎,但這都不 是真正的理由,就算你把英文當作Necessary evil(必要的邪惡),人生就是語言,若有人說:「我不喜歡中文」,這等於是說「我不歡活下去」。這個邪惡你必須去學習它,因為這已是時代必定的趨勢, 會成功的人,就是擅於把「必要之事」化為「善歡之事」。把不喜歡變成有興趣。故學習英語當務之急首在「培養興趣」。
 
早期學英語,早已形成社會風氣,早期學英語者無論在考試或謀職上便占盡了便宜,為了讓您得到公平,趕上時代之趨勢,以免被淘汰,在新年度起,擬定一套學好英語的計畫,充實自己。目前國內的學生均視英語為最難的科目,甚至有人直到畢業還寫不出完整的二十六個字母,而大多數者雖然能看一點,但說到「聽」、「說」和「寫」,就傻了眼,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學習無正確的學習方法。在我們學習英語書過程中,是否常發生下列問題?
1. 您是否只能開口說一些簡單的英文句子,而無法完整表達意思,因為您擔心文法錯誤?
2. 您是否常忘記所背過的單字與文法規則?
3. 您是否說英文時,先想中文再試著將它翻作英文?
4. 您是否覺得枉花了許多時間而仍無法掌握學習英文的重點?
5. 您是否覺得自己的英文「閱讀能力」強過「聽」與「說」的能力。
6. 您是否有時聽老美講話,似乎聽得懂,但是卻要再思考一下才能瞭解涵義,但每當停下來思考時就會漏聽下一句話?

 
為什麼我們一再讀文法、背單字,卻因句型不熟而不能立即運用,總是背背忘忘,而無法學好英語。事實上,學好英文有三大要件:
(一) 培養正確的「語法習慣」。
(二) 訓練用英語思考的能力。
(三) 進行實際的會話練習。

 
根據語言自然學習法則,學英語首先會聽、會說、再去讀,而後才會去寫,聽不懂英語的學生是不可能讀好英語或寫好英語的,也就是說要先學習「聽、講」 >「語」然後在學「文」,也就是研究文法。我們以前學習國、台語就是以此自然的原則,美國人學習英語或日語也不會笨到先去學文法,若先學了「文 法」以後您要開口說話時,必想文法,就無法說出流利的語句。試問:您用台語或國語說「我口很渴,要去喝一罐可樂」,您會不會去想文法:我->主詞, 口->名詞,渴->形容詞,喝->動詞,可樂->名詞。相信絕對不會的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耳已養成了正確的語法習慣。因此在學習 英語時,首先應先訓練自己多聽,習慣正確的英語發音及口語化,並試著去模仿,不要怕、多聽敢講,才是最重要的,至於學習「讀與寫」是其次,也就是說先把英 語的發音和音調當作一種習慣的養成,然後輔以第二階段「聲音與思想」強力的結合,如此便產生直覺反應,這也正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兩大環境原則,說之「先語 後文」的觀念是必須建立的,如此學習語言就能事半功倍。

 
當我們養成了語法習慣的正確用法之後,我們必須更注意一件事:在我們講英語時,總是先想中文再翻譯成英語,一但我們瞭解這段的意思,留在腦海裏只是深刻的 中文印象,而英文本身的印象卻模糊不清。事實上只有在我們完全脫離中文的窠臼,讓自己進入英語全面思考的環境下,腦海理想的是英語的字彙與結構,而很自然 的會去尋找與之匹配的正確英語。

 
當您熟悉了語法習慣,並能用英文思考後,亦需要「實際練習」幫助您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!首先(一)密集的聽錄音帶->看課本->先大概瞭解含 義->口中模仿說出->使聲音與意思初步結合(二)聽錄音帶->確實分辨聲音的區別->心中明瞭其含義->完全進入英語的 世界。(三)看課本及圖片->說出正確的英語->逐漸養成英文思考的習慣->對意思產生反應而能自然說出。(四)再思考方才所學而自然 脫口而出心中的回想,當您這樣練習時,即使是您獨自學習也彷佛有人與您實際交談,相信對您的英語定有助益。



(轉載自網路提供學習英文者參考 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